• “养育未来”研究项目

合作伙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
项目周期:2017年7月-2018年2月
项目状态:√已结项
该项目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合作,用科学方法了解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婴幼儿早期发展水平及家庭养育现状,旨在为国家今后落实、完善促进贫困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建议及参考。
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未来经济增长更多地向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转变,因而对人力资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我国未来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素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重点难点在于贫困农村。医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表明,0-3岁是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根据陕西师大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从2013年开始的研究,中国农村地区的婴幼儿仍然面临早期发展滞后的问题,无法充分实现发展潜能。陕西、河北、云南等地,超过50%处于关键发展期的农村婴幼儿智力水平低于警备线(90分)。现实情形严峻,加之目前学界没有开展任何针对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婴幼儿发展状况的研究,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展关于婴幼儿早期发展、农村家长养育水平等问题的研究,既迫在眉睫,又应时之需。
这一研究将以河南省为切入点,选取河南省5种不同的社区,通过在当地实施培训、调研、收集数据等多个阶段,了解当地6-36个月婴幼儿发展状况及其监护人的养育知识、态度和行为,从而对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婴幼儿早期发展水平及家庭养育现状进行研究,并为下一步开展农村儿童早期发展干预项目设计和实施奠定现实基础。

合作伙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项目周期:2017年1月-2018年2月
项目状态:√已结项
该项目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合作,从四个选定样本区域广泛收集教育质量相关数据data进行深度研究,旨在提出现阶段系统性改善农村教育质量的建议,探索“好”的农村教育的实践途径,把握未来农村教育的长期发展趋势。
农村教育发展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学生从农村向城镇流动,促使现在在不同的地域层面形成了系统性、普遍性的问题: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大量存在、乡镇学校大量采取寄宿制、县城则出现大批班级规模过大的学校,这一问题导致整体的农村教育质量被削弱。进而,农村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县城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乡村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由此可见,农村教育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层面重点关注并且亟待改善的问题。
这一研究将从东、中、西和东北选择各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区/市)作为样本区域,以“教育质量”为切入点,对样本区域内的总体情况以及县城、乡镇和乡村学校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从学生角度对教育质量的多个侧面进行研究和横向比较,并结合现实的政策与社会背景进行归因分析,以期提出系统性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递交决策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