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机制研究

合作伙伴: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项目周期:2020年3月 - 2023年3月
项目状态:进行中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组织类型,兼备商业性和社会性,通过调动商业的力量来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能够在实现社会目标的同时追求财务目标。促进社会企业发展将是中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尝试,而研究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企业发展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支撑力量。
本研究与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冯天利老师合作,主要研究“企业家身份和组织身份如何影响社会企业的制度逻辑?”、“社会企业的制度逻辑如何影响社会企业的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可持续发展?”、“制度、经济和和技术环境对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研究将基于烙印理论、组织理论、新制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综合运用多领域研究方法揭示实际现象背后的过程逻辑和理论机理,对于指导社会企业实践,为各地政府推动社会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从而促进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现有大部分研究主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社会企业研究理论和体系,因此系统研究中国情景下社会企业的发展及其独特表现,不仅可能拓展现有西方理论,也有望产生中国社企发展的本土理论。

合作伙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项目周期:2020年7月 - 2022年7月
项目状态:进行中
社会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突破社会发展困局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在带动经济增长、消除贫富差距、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组织形式陈旧、竞争力低下等问题,致使其步履维艰,成长缓慢。因此,转型中国情境下社会企业“因何缘起、如何成长、何以持续、功用何在”,是有趣而富于挑战的理论谜题。国外学者的研究虽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但根植于中国土壤的社会企业,其成长之路必然留有深刻的中国烙印。鉴此,迫切需要符合中国情境的社会企业发展理论来指导实践。本研究围绕“社会企业成长”主题,顺承“成长特征→成长路径→成长绩效”这一研究思路,勾画社会企业成长的多元演化路径,在比较挖掘路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整合模型阐明影响因素提升绩效的内在机制,一方面丰富社会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为社会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以及为政府推动社会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对研究将综合运用社会资本理论、资源拼凑理论、组织理论、制度理论,从个体、组织和制度三个层面归纳影响社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揭示实际现象背后的过程逻辑和理论机理。研究对于促进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各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具有实践价值。同时,由于社会企业进入中国的历史较短,国内学者对于社会企业的研究刚起步,大部分研究主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社会企业研究理论和体系,因此系统研究中国情景下社会企业的发展及其独特表现,不仅可能拓展现有西方理论,也有望产生中国社企成长的本土理论。

合作伙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项目周期:2020年1月 - 2022年12月
项目状态:进行中
在社会企业国际学术界,合作社一直作为典型的社会企业类型受到广泛关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农业合作社作为典型的传统合作社形式,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成为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农业振兴、推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福利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农专合作社是唯一一种有专门立法的社会企业组织形式。作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合作社在建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带动农民增收脱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余晓敏老师合作,希望弥补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基于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从国际比较的研究视角出发,围绕我国农民合作社型社会企业的组织发展与绩效管理开展量化与质性方法相结合的经验研究,借鉴合作社型社会企业的国际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农民、农村社区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去空壳化”、组织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影响力提升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